close

花了一些時間和耐心,總算把這本書讀完了,讀到最後,真是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,覺得詩人、詩人的母親,這兩個人的心理,真是可怕。更可怕的是,這樣的心理,就存在於社會、你我的周圍,甚至你和我就是詩人及詩人的母親。

先講詩人:雅羅米爾,米蘭昆德拉所刻畫的他,一直在追尋一個有價值的存在,首先,這個價值的肯定來自於畫家,然後,是母親的支持,長大之後,渴望同儕的肯定,或是權威的肯定,他不見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但是,他藉由別人的肯定來確定自己在做什麼。最後,雅羅米爾獲得最大的肯定,來自紅髮女孩,愛情(和性)讓他獲得一種「擁有感」及「優越感」。

雅羅米爾是個極度追求完美和在乎別人感受的人,他追求到的愛情,讓他感到自我的滿足,但是,愛情脫離了兩人世界後,進入和別人的連結,卻常常呈現種種不完美,例如他體會到沒有辦法擁有自己的世界和女友在一起,例如他無法忍受自己穿著一條醜內褲,例如他無法忍受女友真的是醜,之類的情況。

在我看來,雅羅米爾當然是可笑的,但更可笑的是,其實我們心中,都或多或少有他的存在,誰敢說自己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呢?誰敢說其實我們不追求別人的肯定呢?每個人都在追尋自我、肯定自我的過程中。

再來,是雅羅米爾的母親,在極度缺乏丈夫愛情的情況下,她把所有的人生價值投射在兒子身上,包括等他都成人了,還主宰他的內褲權,偷看他的東西,總而言之,她無法忍受自己和兒子之間有距離。最變態的,大概就是聽到雅羅米爾和女友親熱時,她無法忍受那種親密(象徵兒子被奪走了),所以假裝好意的衝進房裡、大聲嚷嚷,要「關心」女友的呻吟之痛。極度的不安全感,讓她把兒子緊緊捉到手中,卻不料,被緊捉的兒子,心靈很有可能就被捏死了。

整個故事,結束在一個極可笑的臨時謊言當中,最後,伴隨而來的,是故事之後的故事,雅羅米爾最後年紀輕輕就過世了,在他過世後,女友因可笑謊言入獄被放後,故事的另一個面貌才呈現出來,原來,女友和雅羅米爾的畫家老師有一腿(就是從小就很崇拜的那位),而這個畫家老師先前也跟雅羅米爾的媽媽有一腿,這四個人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四角關係,讓讀到最後的我,下巴都快掉下來了。

米蘭昆德拉對人性的描繪,真是非常的嚴苛而毫不留情啊,讀完之後,會想著美好的人性去哪裡了,但想想,這種情況又好像是真實存在於你我周圍,那麼,也許只是因為我們不願去面對這麼可怕的心理描繪吧。但,現實世界中,還是有快樂跟美好的存在,肯定自我的方式也有很多,轉個念頭,世界就會變成不一樣了。

為什麼書名叫「生活在他方」呢?我想,跟雅羅米爾所想像的薩維耶很有關係,薩維耶是隨性的英雄,不停地在夢境中穿梭,而不管是哪一個夢境,他都是拯救弱小的英雄,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我想,那就是雅羅米爾所真正追求的「生活在他方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V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